大家好,今天小编带来华为mate50深度使用15天不吹不黑这几面谈谈我的真实体验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
华为mate50深度使用15天不吹不黑这几面谈谈我的真实体验
刚开始到手的时候充满电放一晚上掉7-10个电左右,当时有打开熄屏显示,然后把熄屏显示关闭了,有些许改善,之后更新到最新版本后相对好了许多,但是对于4700毫安来说的电量实际使用还是有点差强人意。
晚上充满电到第二天下午4点左右基本就已经剩下20%的电量了,白天工作基本不怎么重度使用,只有中午两个小时会看电视剧刷个视频,也不打游戏,剩下就是看看淘宝或者新闻。
整体电量掉得有点快,但是充电速度还是可以的大概40分钟左右可以充满。
三:微信视频通话人像特别模糊。
对方看到的人像比较模糊,自己看到的更是糊得不行
总结一下就是拍照发黄严重,掉电比较快,视频比较模糊,但是后置摄像头拍照效果还是不错的,细节成像也比较细腻,就是颜色偏黄问题。
国产手机Mate50有哪些亮点打动你?如何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它?
国产手机很久没出现如此让人心动的产品了,众所周知,因为国外厂商的品牌效应和产品体验,很
多消费者在进行新机选购时喜欢以国外品牌为对标。
尽管大部分国产手机在体验上有逐渐超越的趋势,但上一次让人产生“国货超越外资”的想法是来
自华为Mate40系列的产品,优秀的系统响应和交互体验,一跃成为当年极受追捧的国产机。?
一、本以为华为应该会趁胜追击,推出新产品稳固地位。但由于国际局势的影响以及对产品的严格要
求,新一代的华为Mate50系列花了两年时间打磨才正式上市。有了上一代华为Mate40系列的好口碑作为保证,新一代华为
Mate50系列在预约阶段就实现了百万级突破,目前在208万。全新的华为Mate50系列有哪些比较值得关注的地方,京东方BOE全新类钻高分柔性屏
屏幕采用菱形排列,LTPO技术,支持1 - 120Hz的刷新率适配。
二、华为Mate50系列这次采用了6叶片可变镜头,光圈支持F1.4-F4之间进行调节,对进光量的大小进
行了精准控制,拍摄时能更好把控人物和背景的关系,提升出片量。之前市面上的技术一般集中在两档可调节 ,精准度不够。多档位可调节的华为Mate50系列有更接
近相机的技术感。捅破天技术
也就是卫星通讯技术,在人烟稀少、应急救灾场景、没有基站这种异常环境下。华为Mate50系列
依然会保证其通讯能力,为户外环境使用提供了一份保障。
也是目前最先搭载这一技术的手机。
能看到的是,影像效果上,华为Mate50系列的技术进入了更为成熟的阶段,当然其身上还有很多
别的新技术也值得关注。
拥有新技术的产品上市,哪怕旧款还能继续“服役”,也挺让人心痒难耐的。也是由于这样,新机的诱惑、物尽其用的纠结、旧手机的无处安放,可以被总结成,如何花少钱买
到东西,如何将旧手机的价值进一步榨取。
这点,经常会通过“置换”方式来获得新设备以及更省钱的我,有点经验。对使用者来讲,数码产品的产品实力可靠,足以形成自发的口碑宣传和认可,Mate40的成功在
Mate50上的复制几乎已经可以确定。现在就看这个系列在未来会走到多远,多高。?
三、而作为Mate50的销售渠道之一,,,某东为想要购机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以旧换新”的活动。在可
持续和省钱上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以及通过可靠的服务和物流来保证体验。
这两家企业都是通过产品实力来证明自己的典型,对其的成功我认为是实至名归。所以,这次的HUAWEI mate50系列及全场新品秋季发布会必然是万众瞩目的。?
包括在发布会之前,对于mate50的路透就层出不穷首台搭载卫星通讯功能的手机、电量耗尽
还能支持多种功能的鸿蒙系统 应急模式,可变光圈镜头+真·全面屏+大容量电池超长续航不得不说,华为还是那个华为。
mate50很有可能是一台既不怕没电也不怕没信号的“超级”手机,甚至可以说是打破我们对手机认
知的一款超越性的产品。
四、Mate 50的外观设计会做出一些辨识度的改变,尤其是正面屏幕的开孔。预计加入新功能(姿势识
别,人脸识别 等)会增加开孔面积,而且屏幕分辨率也会增强,Mate 50采用中间打孔直屏,
Mate 50 Pro采用刘海曲面。Mate 50系列讲搭载6叶片的可变光圈镜头,大光圈可以带来更好的虚化,或者更好的锐度,在物理
上实现更好更自然的画质,而不是单单靠软件算法。
华为和徕卡合作到期之后,将在手机上采用自
研的华为影像平台XMAGA,以华为的研发实力,摄影方面的性能表现必定不会差,从色彩风格,
软件算法,到4K视频,防抖等方面,都有大量的技术储备和底层的创新,能够带来不少惊喜。关于5G很遗憾,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手机目前只能4G网络,这个点是很多用户吐槽的地
方,毕竟很多千元内的手机都支持5G的,但是5G的体验上,尤其高功耗和不稳定,加上出门的时
候影音在线看的不多,套餐贼贵,流量消耗太快,使得很多专家当年大吹特吹的5G变得有点鸡肋。?
我到目前为止,基本上都是关闭5G功能,不知道有多少人面临和我一样的尴尬,很多人说不用也要
有,只支持4G的产品,还是要看是否能接受要看个人的实际需求。从华为手机的定价看,目前并不便宜,而且这两年面临消费寒冬,工资和奖金都有一定的缩水,这
对于很多喜欢高端手机的用户造成了不少的阻碍,相当大比例的用户有2年没有换过新手机了,尽管
在可支配的资金上缩水 ,但是到了该换的时候,会想尽办法。
五、电子产品的过快更新,尤其是手机,很多厂商每年基本都有数波新机发布。而这中间的差距的如果
没有拉开差距,会使得用户的换机欲望不高,而且频繁换手机也会带来更高的使用成本,特别是旧
手机还很好用的情况下,直接废弃也非常可惜。在消费能力有点跟不上需求的情况下,现在消费者也趋于理性。在消费上更加克制,更加注重性价
比,以及薅羊毛省钱成为消费过程中第一大考虑因素,实际上,电商平台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今年启动了可持续计划,进一步提高用户消费能力,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看完华为 Mate 50 系列的发布会后,我发现这次爆出的干货颇多,特别是 Mate 50 系列在影像能
力、通信能力、续航表现等方面黑科技,都为 Mate 家族延续旗舰地位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Mate 50暖不了华为的冬天 36氪深度
卫星通信技术又优点也有缺点。
发布会前,最大的卖点其实已经明晰。Mate 50将使用卫星通信技术,用户可在没有蜂窝网络覆盖区域通信,其中一个场景便是灾难救援中。消息一出,直接带动相关概念股大涨。Mate 50展示出了诚意,尤其是在只有4G芯片的情况下。
他们发布了新的影像品牌XMAGE,超光变摄像头支持物理光圈10档可调。这一数据的确在业内少见,一般同行只能做到5倍光学变焦。如果加上数码变焦,可达到100倍变焦。电池技术也显得特别,用户在电量1%时可以继续使用。
从Mate 50也可以看出华为的艰难。这款最明星的旗舰机在4G手机中很有竞争力,华为也堆上了自研的核心技术。但Mate最关键的配置已经落后于时代。根据工信部的数据,到2022年7月末,中国5G用户已经达到4.75亿,未来几年还会继续增加。
华为的时间窗口并没有太长,而它正在切换赛道求生。卫星通讯概念股虽然在股市亮眼了一段时间。但事实上,这一功能谈不上刚需。
客观来说,在手机上使用卫星通信技术并不容易,需要增加专用的射频元件、基带芯片、天线。华为没有解释究竟用的北斗哪项功能,但看视频演示,大概率是短报文。这一功能只能发送很简单的文字信息,容量39个汉字。至于卫星电话才有的实时通话根本不可能实现。
日常用户使用的是蜂窝网络,靠运营商基站联系。卫星通信就是在没有信号的地方,通过北斗卫星系统发送紧急短信,这种场景一般只会出现在灾难救援、远洋航行中,或是用于偏远地区的通讯。
真正要实现畅通的卫星通信要解决很多问题,包括和蜂窝网络完全不同的信号频率、极高的发送功率等,更不用数量还很稀少的卫星。
所以,华为卫星通信功能使用的场景很稀少。如果在远洋航行、矿产勘探、灾难救援场景,用户会选择专业的卫星电话。普通人只有在遇险时才会选择短信求助。华为和苹果纷纷用上卫星通信,其实也侧面证明创新点的匮乏。头部公司开始关注细分场景,耗费心力挖掘细碎功能点。
不过,这一配置性质更像保险。Mate 50价格没有大涨,高端用户仍然会愿意这个提供安全感的功能买单。
不过,卫星通信是少数其他厂商难以复制的功能。相比摄像头像素、变焦增加或者快充瓦数增长,卫星通信技术门槛更高。通信技术正好也是华为的长项。曾经华为以影像脱颖而出,但现在摄像头已经很难榨出油水。
卫星消息是否收费?能打电话么?关于华为Mate50的几大焦点问题
2022年9月6日下午2:30,伴随着渐渐响起的《Make it Possible(曙光版)》,华为发布新一代Mate系列——华为Mate50系列。此时距上一代Mate40系列已经过去了整整684天,一度暂停的Mate产品线开始重新更新,并带来一项智能手机新的功能亮点——北斗卫星消息。
发布会后,这项功能很快就成为消费者讨论的焦点之一,大多集中在“卫星通讯能替代5G吗?”“Mate50不是首款支持北斗卫星消息”“Mate50能打卫星电话”“北斗卫星通信免费吗?”等方面。如果大家恰好也有这方面的疑惑,那么这篇文章相信能解决你的疑虑。
华为究竟是不是首发?
按照官方的说法,华为Mate50系列是全球首款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大众智能手机,也就是常说的北斗短报文系统。但是在发布会后,网上出现了以下这张图。
这张图拍摄的是2019年联想Z6青春版发布会,该机当时一大卖点是集成了华大北斗HD8040独立导航芯片,支持北斗三频定位,可以在没有运营商网络的前提下,发送文字和定位信息。
但是联想Z6青春版本身没有内置北斗发射机,出现芯片支持但手机不支持的尴尬局面,何况这还不包括彼此间技术差异等问题。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解释,你买的电视支持4K视频解码,但电视屏幕分辨率却达不到4K,导致这个功能沦为摆设。当时联想只是介绍北斗卫星具备短报文系统,与手机本身并无关系。
从始至终,北斗短报文系统跟联想Z6青春版都没有关系。此外,HD8040是一颗接收芯片,不具备短报文发送功能。
从时间上看,今年7月30日,北斗网发布北斗网就发布了关于《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成果正式发布》的文章,里面有一段话: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国产手机厂商,攻克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完成国内首颗手机北斗短报文通信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研制,创新实现“不换卡、不换号、不增加外设”的大众手机“一号双网”设计,全球首次实现了大众智能手机卫星通信能力,在亚太地区大众用户将享受到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您不在服务区”的困扰将不再出现,“一机在手,永远在线”的能力将成为现实。
现在看来,这里提到的“国产手机厂商”指的是华为,那自然也就谈不上谁先谁后。从Mate50开始,短报文服务才算是向民用方向开放,可以商业化和给大众使用。
事后,华为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小龙还专门在微博上回应此事。他非常确定,当时这页PPT上讲的是北斗系统有短报文的能力,和他这款手机没有任何关系,能确保在华为之前没有民用手机能支持发送北斗短报文。
华为Mate50系列的确是目前唯一一款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大众智能手机。
Mate50能打卫星电话吗?
不能。
华为Mate50系列支持的是北斗卫星短报文系统,相当于通过卫星向别人发送一条短信,就不要幻想用卫星电话代替现在使用的电话通讯。退一步讲,卫星电话每分钟1.8元的资费,虽说这样比有点不合适,但显然是没有日常使用的话费套餐实惠的。
另外,实现卫星通话需要手机本身配备需要很高的功率去连接卫星,这就导致卫星手机需要大电池大天线,这也是卫星电话厚重的原因。不过倒也不用去怀疑华为Mate50系列北斗卫星短报文系统先进性。
用户只要拥有华为Mate50系列,就可以在不需要换卡,不需要再添加额外天线,不需要购买卫星卡和下载APP前提下实现卫星通讯,只要在华为畅联APP中激活就可以中国大陆地区使用。这项功能听起来简单,甚至有点与我无关,但实现的背后需要突破一系列技术难题,需要打通华为、卫星射频芯片供应商、北斗三方,还要解决卫星通信的高功耗问题、基站信号和卫星信号的融合、通信频段等问题。
最重要的是,北斗短报文系统出现在零售手机上,就意味着它的商业模式已经敲定。
该功能是否具备实用价值?
在发布会后,有网友表示,北斗卫星消息很好,但好像离日常生活很远,很难不怀疑这项功能在平日的实用性。
确实,生活在手机信号正常覆盖的区域,这项功能虽然可以用,但其意义可能还没有手机厂商强化信号的OTA来得大。但也要注意到,有些人的工作、生活需要跨越这个国家的山川大河,可能是连绵不绝的山峰中,可能是炎热潮湿的森林中,也有可能是在人迹罕至的野外,在这些信号不能保证的地区,北斗卫星消息的意义举足轻重。
华为Mate50系列的北斗卫星消息可以在没有地面网络覆盖的环境下,通过畅联APP,将文字和位置信息对外发出,转送到36000公里外的同步轨道卫星,在一部正常尺寸下的智能手机下做到一点,技术难度可见一斑。
对外发送的信息,卫星会转送到地面站,地面站会把卫星消息转换成普通短信,这样即便对对方用的是普通的智能手机也能收到,另外还能根据你的信息位置生成轨迹地图,与外界保持联系,让救援队员知道你的行动轨迹。
值得注意的是,从华为Mate50系列一条北斗卫星消息,到一台普通手机接收,全程只要几秒钟的时间。为了保证信息能够顺利发出,需要用户在开阔地带使用。在畅联APP中,用户还能选择联系人共享你的位置信息。
关于华为Mate50系列的北斗卫星消息还有一个缺点,就是该系列手机仅支持发送消息,但不能接收。因为该系列接入的北斗卫星是近地卫星存在一定限制,只能单向传输信息;其次,手机端目前的硬件不具备再次编译解码的能力;华为Mate50系列使用的北斗短报文通信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是一颗华为独占芯片,需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的设备做中转。
之后同样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手机,恐怕也会有类似的情况,至于解决方法只能等待通讯技术和相关硬件的进一步突破了。
到底需不需要付费?
至于费用,目前华为Mate50系列的北斗卫星消息功能暂时不收费,体验期内每月提供30条免费额度,超过另外收费,下个月免费额度自动刷新。体验期之后的收费标准则会另外公布。
有厂商的技术负责人表示,一颗卫星制造到上天成本十来个亿,每年运营维护一个亿,按照10年寿命来看,也就是说需要一颗卫星每年发2亿条短消息,每条1块钱才不亏本,目前手机厂商做这个事情,开通测试时就需要和各方将利益划分清楚。
北斗卫星消息
总的来说,华为Mate50系列的北斗卫星消息像是豪华版的SOS,平日用不到,用到就能帮大忙的功能,甚至救人一命,更有理由成为之后智能手机的标配功能。但有一点,北斗卫星消息是个严肃功能,最好仅用于户外遇险、紧急救援、功能测试等特殊场景,不要用娱乐化、戏谑化的角度来看待它。
华为Mate50系列依然无法支持5G,但这次北斗卫星消息的加入,让人产生一种大可不必的想法——用卫星代替5G。
实际上卫星通信和5G可以理解成两套通讯系统,无论智能手机是否有卫星通信功能,都不影响5G的使用,两者压根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通过独立自主的方式实现5G功能仍然是华为要解决的问题,但在部分人口中,这却成了牟利的说辞。
比较典型的如上图所示,卫星通信成为了超越5G的存在,用这种说辞来推销华为Mate50系列。该系列的北斗卫星消息功能确实有其领先性和先进性,但不能借此回避手机仅支持4G的客观事实,“无所谓4G/5G”还是“非5G不买”,消费者心中自有一杆秤。
写在最后
华为Mate50系列是全球首款实现支持北斗卫星消息,是一次手机功能的创新,真正做到了无死角通信。
现在全球蜂窝网络仍然有许多死角和盲区,Mate50系列依托北斗短报文通信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实现无死角通信,做到了卫星通信技术民用的规模化,让手机真正的意义上的全天候、全时段的通讯终端。用一种更简单的说法:有电就能通信。这点意义重大,因为这恰恰是6G时代要实现的目标,做到地面无线与卫星通信集成的全连接。
华为Mate50系列的北斗卫星消息不是可有可无的,是在必要时能救命的重要功能,但出于技术限制或是利益相关,网上的诸多话术大多失之偏颇,不要被带偏甚至对这项功能产生误解。另外,在Mate50系列发布之后,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加入,大大推动北斗,这一大国重器的规模化民用的进程。
你手上的华为Mate50系列,也许就是智能手机行业再度变革的起点。
后缀:华为mate50深度使用15天,不吹不黑,这几面谈谈我的真实体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