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墨家是怎么回事?
中国古代的墨家是怎么回事?
答 一、 墨家的起源:墨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子(墨翟)。墨子出生于农民家庭,年少时候学习儒家,他认为儒家的“礼 ”过于繁琐,所以另辟新学说,在自己的宣导之下,积累了的认同他的听众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主张,也就是墨家学说。墨子代表的墨家与老子代表的道家以及孔子代表的儒家、是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是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
二、墨家的发展
墨家学派的两个阶段。前期;墨家在战国的初期有很大影响。它主张“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思想里的等级高低贵贱之分。它提出“兼相爱,交相利” ,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为治国方法,反对对外发动战争,兼并他国。后期的墨家学派出现了分化,一方面,墨家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比如在认识事物上,在思考问题的逻辑上、在物理学、数学几何的研究中也有造诣,主张用理性方法去认识事物和世界。后期,到了战国后期,特别是西汉时期,儒家盛行,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实际上儒家思想更有利于集权统治阶级实行治理),实行独尊儒家的方略,墨家派别逐渐走向微弱。
2021公考常识?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1.儒家
(1)孔子。春秋鲁国人(今山东曲阜),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为“至圣”。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德治民”。创立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整理编成。
(2)孟子。名轲,“亚圣”,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城)人,著有《孟子》。孟子在政治上提出“仁政”“民贵君轻”。在伦理观上提出“性本善”。
(3)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道家
(1)老子:春秋末期道家学派创始人,存世著作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2)庄子:名周,代表作品为《庄子》被人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3.法家
法家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李斯等。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著有《韩非子》。
2021年的公务员考试常识主要包括国内外重要事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例如,中国国内的重要政策、改革举措,国际形势的变化,经济发展的趋势,科技创新的成果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国内外的重要人物、机构、组织,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
考生还需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教育改革、医疗卫生等。综合掌握这些常识,有助于考生在公务员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墨子主张“非攻”与“兼爱”是怎么解释的?墨家为何就绝迹了呢?
兼愛是看起來偉大,實際上不能實現的虛學 ,非攻是禁止不正義戰爭,積極參加正義戰爭,問題是僅憑墨子一人定義正義與否,這是正義嗎?
墨學罔顧人性,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自然後繼無人。
墨子是战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一说鲁国(今山东滕州木石镇)人,生卒年不详,约为前四七九年—前三八一年以内。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儒”、“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家在当时影响很大,《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可知战国之世,墨家属显学。
兼爱就是兼相爱,交相利,就是爱人,爱百姓而达到互爱互助,而不是互怨互损。不用说,这也是墨子根据尧舜时代设计出来的大同世界的模型。兼爱还表现在大国不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
非攻就是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对防御战,墨子是支持的。他自己就曾经带人参加过好几次帮人守城的战争。
《墨子》一书中体现的墨子的思想在后世仍具有一定影响,广为流传的《千字文》中便记载了出自《墨子·所染》的“墨悲丝染”的故事。到了清朝,随着诸子学的兴起,学者对墨子思想的研究又提升到新的高度。
到了近现代,墨学又时髦了一阵子,他的兼爱惠想,有博爱、民主的气息,非攻是反侵略的主张,大同思想在康有为的《大同书》中再现,并与共产主义理想有某种共同之处。在哲学上,毛主席于一九三九年称他为“古代辩证唯物论大家”,毛主席、陈伯达对墨子的哲学很感兴趣。
我作为一个平凡人,很难明白秦朝以前的诸子百家这么多繁琐理论,今天正宗小酢酒历史小编就简单地把儒家和墨家总结一下吧,那就是:儒家重视社会伦理需求,有利于社会团结和平稳定,但是忽略了自然科学发展规律,容易导致科技生产力落后于别人(例如:清朝)。
而墨家重视自然科技发展规律(类似于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只信仰经济、法制、科学、民主),但是社会组织结抅论理设计方面,不如儒家有秩序些。所以墨家绝迹了可能是这个原因吧?各位你们认为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非攻科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非攻科技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