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怎么批改更科学?
这个话题有意思,我为了这个作文开设了一个教研课题,专门探讨作文教学,该课题由校级课题一路晋升,成了省级课题,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个人感觉教师的批阅并不是学生作文能力提升的主因,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降低写作难度,让学生自发作文比批改更有意思。凡是带着抵触情绪完成的作文,批改起来都是痛苦的体验,相反,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文思泉涌,老师改起来就觉得轻松,就愿意不断下批语,师生互动的效果良好。
实际操作中,每一次几十个作文完全要全批全改是不现实的,即使做到了也是形式主义,效果不大,如果一次只认真批阅几份,其余的大体浏览,然后再在班上进行总体评价,可能效果好点。教师的批阅不需要照顾到方方面面,只需要发现其一点,两点优点就可以了。作文训练要抓书写、卷面,抓基本流程,让学生整体上熟悉了解作文基本规律,作文就能够有所收获。网络时代,为学生提供一个发表习作的窗口,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也会得到提升。一家之言,姑妄言之。
批改作文,对语文教师来说,工作量真的是比较大的。但是,学生做作文,老师不批改不行,马马虎虎地批改也不行。非得认真不可。
潮爷老了,没有什么经验可以谈,也许跟不上形势了。依潮爷的意见,还是得按老的传统的批改方法来操作。提不出什么好的建议的。
批改作文,老师批改的红线,记号,波浪线,圈圈,等,都是有一定的含义。约定俗成的,久之,学生也会懂得的。如?,则是问学生。将字圈上,则是这个字错了。边上画个正方形冂,下面不封口。让学生改错,将正确的字填入方框内,老师下次批改,认为正确了再将这方框封上。
老师在学生作文上画线,有的意思是将学生的字词句段理顺,有的意思是可以增加句子使之丰富,有的让学生补充动作之类的,(用书面语言叙述,的确很难,谅解。)
以前老师批改作文,有眉批,侧批,尾批,(说法可能不尽同,大致如此),作文本的右侧有一长形的空白,供老师批改写字的。可是,真不好意思说。不少语文老师批改作文没有利用这个空间!
尾批,在学生作文的最后,老师至少要写上一段话,对学生这篇作文下个简单的评语。还要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让学生注意些哪些方面。重在鼓励,类似于成绩单的评语。
当然,按照以上要求,老师认真批改一篇作文,是很费时间的,给学生写评语,要恰如其分,既要指出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又要提出建议,这真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作文批改,要颠覆旧观念,改变老做法,让学生成为主角
过去,批改作文语文老师一直是主角,学生写作文天经地义,老师批改作文天经地义。这种旧观念和老做法必须改变,要让学生成为批改作文的主角。为什么要让学生当主角呢?
一、时代不同了
古代的私塾教育,一般都是一两个孩子、三四个孩子,最多都超不过20个孩子。时代不同了,现在的老师要教50~100个学生。如果还像古代那样,让老师全批全改,就未必行得通了。
二、老师太累了
有的语文老师带两个班,一周要批100多篇作文,工作量太大。老师把批改作文的主角,让给学生,可以大大减轻语文老师的工作负担,减轻工作压力。有的老师周日还得为学生批作文,非常辛苦,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三、学生也能得到锻炼
学生不只管写,还要管批。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也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学生在批改时,既可以从别人的作文中学习一些经验,也可以从别人作文的不足中汲取教训,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通过批改,同学可以“知己知彼”,了解全班作文的整体情况。
四、符合素质教育精神
素质教育的精神之一,就是鼓励学生多动手,提高自主能力。老师把批作文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批改作文的主体,让学生成为批改作文的主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结:学生成了作文批改的主角,老师不是就没事干了,也不是批作文与老师就没关系了。语文老师的主要任务由亲自批,变成了组织批。如作文批改的要求、作文批改的细则、作文批改的程序等,都得由老师去制定。老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去亲自批那100多篇作文;而是怎么组织学生去批好这100多篇作文。语文老师对作文批改,只起到一个“教练”、或“组织人”的作用。
闫老师简介:
我是一名作文老师,业余时间喜欢写作,曾经发表短文300余篇;著有《新闻漫话》《闫老师教作文》《中考作文冲刺》等书。有喜欢作文与写作的朋友请关注我!
(配图来自网络,侵权可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现代科技的作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现代科技的作文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