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参加科举考试有什么故事?
苏轼在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以第二名的成绩考中了进士。他和弟弟苏辙这一年参加科举考试,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发生,不过,这要先从他的父亲苏洵说起。
北宋文学家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才气纵横,笔力雄健,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代,均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可惜的是,这位才子却科场蹭蹬,一生未能进士及第,这成为了他毕生的遗憾。
好在,苏洵的人生理想在他儿子的身上得以实现。嘉佑二年(1057),他的儿子苏轼和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兄弟俩向父亲报喜时,苏洵百感交集,脱口念出了四句打油诗:
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
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嘉祐初年(1056年),苏洵带着两个儿子进京赶考。他们去拜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读了三个人的文章,大加赞赏,他不仅极力夸赞了苏轼和苏辙,而且向朝廷推荐了苏洵。于是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苏洵父子的文章,父子三人名震京师,被人称之为“三苏”。
到了第二年,各地的考生齐聚京城,准备参加考试。据说,有一次,魏国公韩琦很惊讶地问自己的宾客:“今年有二苏在,怎么还有那么多的考生敢来同场竞技?”这话流传出去,居然有不少考生没有参加考试就回去了。可见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声之大。
到了八月中旬,会试即将进行,谁知苏辙却突然病倒了。韩琦非常欣赏二苏兄弟,就向皇帝上奏说:“今年参加进士考试的人中,声望最高的是苏轼苏辙兄弟。可是苏辙突然生了急病,怕是赶不上考试的时间了。这两兄弟之中有一个不能应试,恐怕天下人都会很失望,希望陛下能把考试延后一些,等苏辙病好了再举行。”仁宗皇帝也听到了二苏的名声,就答应了这个请求。韩琦就一直关注着苏辙的病情,直到他完全康复后,才上奏朝廷安排考试。
苏东坡,名苏轼,北宋眉山县城人氏(今四川眉山市),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之"三苏"。
苏东坡才华横溢,他既是散文家、文学家、诗人、词人,又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理论创立者亦是著名的美食、美茶、美酒的行家。
他21岁参加殿试,题目是策论巜刑赏忠厚之至论》。
他的这篇文章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题一泻千里,其巧于引喻取譬的文风,精于预事料人的思辩,颇似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士,大有孟轲文章的雄风。
当时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左手展开试巻,右手一掸直,那一手别具韵味的字体使他颇有兴趣的看了下去,清新自然的文风,大胆热情的词句,考官不禁拈须颌首称赞。
欧阳修认为可能是自己的门生、临川才子曾巩的文章,沉呤良久,为了避嫌,把这篇本应拿第一名(状元)的文章定为第二名(进士)。
欧阳修为文章中有"皋陶杀人"的典故一事,询问苏轼"典出何处"?
苏轼引用自巜三国志》.孔融传中,孔融对曹操将战败了的袁绍之儿媳妇甄宓赐给曹植为妻的事情,比喻为周武王伐纣以妲已赐周公的同一类事情,曹操才知道孔融借题发挥,讽刺自己。
原来苏轼的这个典故是假的,虽然皋陶是大禹时代管刑法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华美数码科技火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华美数码科技火火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