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智能制造,到底能为企业带来什么?
1.制造是将一个产品从原料到成品按流程生产出来,各个层次全部由人工去把控质量环节。原料的好坏,各环节的加工都没办法做到一个很明确的概念。
2.智能制造与制造的最大区别是可以很清晰的把控各个生产环节,而且各个生产环节能从原料到成品对生产的每个产品做出很仔细的资料出来。
3.举个例子,一个葡萄干的加工使用智能制造,原材料来自哪里,加工流程中哪个工位做了什么,具体做到了哪些精度,产品出售后消费者可以通过二维码扫描了解整个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比如葡萄干做到了多少湿度,含糖量多少等等工厂根据智能系统分析各环节的利弊做好标准化生产同时还能精确把控生产环节。
提到智能制造,我想先讲一下"工业4.0"。
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业界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本质是通过物联网等技术提高德国制造业水平。而工业4.0的核心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建设一个信息物理系统,研究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两大主题,实现横向价值链企业集成、纵向网络制造系统集成与端对端集成。
2014年12月,"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2016年4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通过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要求对接《中国制造2025》。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正式拉开了全国企业积极开展“智能制造”工作的序幕。
那究竟什么是智能制造呢?
智能制造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一般认为智能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前者是智能的基础,后者是指获取和运用知识求解的能力。智能制造应当包含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知识库,具有自学习功能,还有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
2015年9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全国范围内遴选出的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进入该名单,其涉及了38个行业、21个地区。
智能制造到底能为企业带来什么?
“智能制造”将诸如新型传感技术、模块化、嵌入式控制系统技术、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系统协同技术、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高可靠实时通信网络技术、功能安全技术、特种工艺与精密制造技术、识别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在制造业得以发展和应用,并不断形成智能制造系统。这让企业制造效率不断提升,制造成本不断降低,制造质量不断改善,可以让企业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近而在市场竞争中抓住先机,立于不败之地。而企业通过不断研究与应用,也会推动整个行业乃至国家的智能制造技术不断向前发展,让中国成为真正的制造强国。
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
试着从人工智能“工作流程”的角度解答一下您的问题。
人工智能(AI)正席卷全球,目前已有很多创新用例,几乎应用于所有行业。虽然说,要做出用智能机器人代替医生这种听起来就很科幻的东西,还有几十年的路要走,但现在人工智能也正为各行各业的专家们,提供着决策与解决问题方面的帮助。也会为我们消费者提供一些非常便利的功能,比如听歌识曲。
大多数人关注的是AI的一些成果性的东西,一些实际的用例。当然,还有霍金的“人工智能威胁论”。但对于我来说,我更喜欢透过外表去看这台“机器”是如何“运转”的,此处我们会谈到需要去理解的四个基本要素:分类、分级、机器学习和协同过滤。
分类涉及到创建特定于待解决问题领域的度量(如金融、网络)。分级包括确定数据与待解决问题的相关程度。机器学习涉及到异常检测、群集、深度学习和线性回归。协同过滤涉及到跨大数据集去寻找应用模型。
分类
AI需要大量与解决问题相关的数据,创建一个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第一步是创建一个我称之为“设计意图指标”,用于将问题进行分类。无论用户试图建立一个系统去帮助医生诊断癌症还是去帮助IT管理员诊断无线网络问题,都需要定义度量,使问题被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块。例如,在无线网络中,关键指标是用户连接时间、吞吐量、覆盖面积和漫游。在癌症诊断方面,关键指标则是白细胞计数、种族背景和X射线扫描。
分级
一旦用户的待解决问题有了一个明确的分类,下一步就是对每个分类进行分级,帮助用户走向可获得有意义结论的方向。例如,在训练人工智能系统时,用户首先必须对问题属于单纯性文本还是双关语进行分等,然后按时间、人、事或位置进行分等。在无线网络中,一旦用户知道问题的类别,就需要开始对导致问题出现的因素进行分等:关联规则、认证、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或其他的无线、有线和设备因素。
机器学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工智能的定义和目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工智能的定义和目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