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战时有的海军为什么瞧不起陆军?
这个问题很好理解,这得从日本岛国的地理位置说起,日本国土四面临海,只有大力发展海军建设,才能让其国民接触到国门以外的世界。也正因为如此,日本在二战之前便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而跟海军比起来,日本的陆军难免就显得相形见拙了许多。
二战时,日本陆军想要去前线参加侵略战争,都避免不了要借助海军的海上军事力量做登陆战,时间久了难免让海军们滋长了自我优势,有点骄横跋扈起来,看不起陆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嘛!
谢邀!
关于这个问题,想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回答:一个是日本海军和陆军的关系,另一个就是日本海军和陆军哪个更强。二战时期,日本的海军与陆军关系原本就不好,单单从预算以及人员配置来讲,陆军要高于海军许多,但是从实力上来说,日本海军要强于陆军,或许这个也是海军“瞧不起”陆军的理由。
海军和陆军原本就是不同的组织体系发展而成,涉及到日本以前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势不两立”。到了二战时期,陆军和海军的竞争主要在预算和组织的存续之上。从组织上来讲,陆军是海军的10倍之多,所以日本海军很担心会被陆军吞并,成为陆军旗下的一员,所以海军按照自有的方式与陆军独立运营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当时日本海军来讲,这个是最为优先的事情。
(日本海军配置还是十分豪华)
从预算规模来讲,为了获得较大的财政支持,海军必须有强大的“假想敌”,这也是后续爆发“太平洋战争”的一个原因。关于作战,也发生过很多的小插曲,从结论上来讲,日本陆军一般都会接受海军的作战要求,但是对于陆军的作战要求往往是“嗤之以鼻”。
(被美陆军捡到的日本国旗)
几乎可以说,压倒性强悍的还是“日本海军”,日本陆军不强也不弱,装备上来讲肯定是没有海军好,毕竟日本陆军相当庞大。日本近代陆军仰仗的是“精神力量”,当时东条英机发表电台演说的时候,常常说到:精神力があれば米英といえども怖くない。(有精神力量的话就不会害怕美英)。虽然日本陆军侵略中国时看似“所向披靡”,但是真正的遇到“刺头”的时候也是“玉碎”。比如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日本陆军和美国正规军相遇,结果一败涂地。之后的战役也都十分惨淡,玉碎之后还是玉碎,最出名的当属是硫磺岛战役,对美军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是也是“损敌八百,自毁一千”的程度。
笔者认为,与其说是二战时有的海军瞧不起陆军,倒不如说是双方因为矛盾互相看不顺眼。而两方的矛盾,则是在日本近现代军队的发展过程中慢慢积累的。
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天皇组建了日本新式军队,海陆军齐肩并进的大战队。
日本海陆军之间在十九世纪就存在矛盾。当时的参谋部条例中,参谋长作为天皇在陆军军令方面的最高参谋长,在战时却拥有掌控一切军令的权利。这就把海军交到了陆军手中,引起海军不满。双方的梁子在此时就结下了。
而在日俄战争之后,时为参谋部高级参谋的田中义一中佐在著作《随感杂录》中表达了他对作战方针的观点。他认为日军应把俄国当做假想敌,采取主动进攻而非防守。而且田中义一强调军队应该迅速把主动进攻确定为作战方针,以便海陆军制定协同作战计划。
然而,海军中的国防论权威人士佐藤铁太郎中佐1902年出版的《帝国国防论》中强调“帝国要确保领土安全,不让敌军踏入国内一步,还要保护海上交通线”。佐藤铁太郎的观点不仅是主张防守,还强调了要以海军为主陆军为辅。这直接刺激到了陆军方面。
海陆双方针对到底是要采取“大陆进攻论”还是“海上防守论”的有关争论,基本贯穿了日本近百年的侵略史。所以问题提到的二战期间海军和陆军的摩擦,也是在双方关于方针的争论之下的。
此外,在二战期间,还有一件事大概刺激到了双方,使得这时候“相看两相厌”表现得更加明显。
因为方针争论不休,所以双方干脆各自行事。1938年日本和苏联在张鼓峰和沙草发生冲突,日军战败。1939年日军又在远东和苏联展开较量,在此以日军的失败告终。可及时接连失败,陆军还是在1941年举行前所未有的“关东军特种演习”。而海军方面,1940年德国在欧洲战场大举获胜后,海军趁机“南进”,极大地扩大了战线,使日本有限的资源最终在海军疯狂的军事路线扩张战争中耗尽。
所以,二战期间,日军海陆双方互看不顺眼都已经算是轻的,没直接打起来就已经能让天皇安心一大截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北洋数码科技投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北洋数码科技投标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