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台人工智能计算机?
最早的人工智能诞生在(20世纪40到50年代)。1950年,著名的图灵测试诞生,按照”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的定义。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通过电传设备)而不能被辨别出其机器身份,那么称这台机器具有智能。同一年,图灵还预言会创造出具有真正智能的机器的可能性。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1950年:图灵测试
1950年,著名的图灵测试诞生,按照“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的定义: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通过电传设备)而不能被辨别出其机器身份,那么称这台机器具有智能。同一年,图灵还预言会创造出具有真正智能的机器的可能性。
1954年:第一台可编程机器人诞生
1954年美国人乔治·戴沃尔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机器人。
1956年:人工智能诞生
人工智能的背景及意义?
人工智能虽然仅有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对社会的影响确实非常大。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其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应用也将更为广泛。面对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有人认为智能机器将会取代人类的劳动,而以劳动为主的工厂也会成为“无人工厂”。虽然人工智能越来越强大,但是它不可能代替人类,也不可能超过人类。不可否认,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一定的哲学意义,对我们更好地了解唯物论、认识论和唯物史观有重要的作用。
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
人工智能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人工”其次才是“智能”。
以图像处理领域为例。要想对图像进行识别,需要对大量同类的数据进行训练操作,但是一开始需要对图像进行标注的工作,因为我们需要告诉计算机这副图像是啥。
但我们还是小孩子,我们认识实物时,当我们看到了香蕉,苹果或者菠萝,然后别人告诉我们,这是香蕉,苹果与菠萝之后,我才知道啥叫啥名字。
可能第一次,我们记不住,但是,多次见到,认识之后,我们就去叫出或区分各种事物了。其实,这就是训练的过程,训练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
一个人通过多次训练,可以认识一个实物。那么机器呢?
计算机也可能通过训练,识别事物。这个训练的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深度学习的过程,通过各种神经网络算法,去训练识别实物。
但是,计算机和人还是有区别的。当人看到一个苹果,你只要都告诉他这是苹果,当他下次再看到苹果的时候,你再告诉他这是苹果,经过多次,他就知道这是苹果了。
而计算机看到一张苹果的图片,它一开始也不知道这是一个苹果,这时就需要人为的告诉计算机,这张图片画的是苹果。这就是数据标注员的工作——标注深度学习所需要的数据。这个过程是一个真正的人工过程。
只有人工的标注完数据之后,再将大量的这些数据交给计算机去训练,接下来才是智能。
关于这个问题,中国科普博览邀请寒武纪CEO陈天石来回答:
人工智能的这个定义,第一这个人工智能其实是比较复杂的事情,但是从字面上来说的话,人工智能就是,用人工的方式去实现的这个智能。其实更确切的说,就是说人造的智能。
人工智能的目标其实就是说,人是一种有智能的生物,那么机器如果想拥有智能的话,应该从哪个方面去做,应该实现哪些功能。
大的来说话,人工智能现在可能可以把它分为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两块。感知就是对应了人,比如说我们去看,去听,和物理世界进行交流,说白了就是说从物理世界来获取信息的这个过程就叫做感知。还有一块是认知智能,那就是说我们人进行思考,进行推理、联想、判断这些,更复杂和高级的这个行为。人区别于其他一般的动物,最大的区别其实在于认知智能。那么感知智能,其实很多动物它都具备一定的能力,比如说有眼睛就能看,有耳朵就能听,等等。那么所以人工智能其实要做的事就是感知和认知两块,去逼近这种自然界的生物的能力。
同时,也逐渐发展出一些生物界的,比如说人或者其他生物不具备的智能能力,比如说做非常大,非常复杂的这种运算,其实现在大家会觉得,这个就是简单的算术,计算器就能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机器一种智能的方式,因为人算不了那么快,算加减乘除,当然机器可以算的非常非常快。
所以简而言之就是,感知和认知两件事情。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维度,比如说从计算的角度看,计算的能力也是一种智能,我们叫计算智能,等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工智能几几年发明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工智能几几年发明的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