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未来人工智能教育,可能会取代传统教育,你们怎么看?
这就好比:机器人可能会取代人类的说法。一听就知道不可能。
你看一些科幻小说中的未来,不也是还有人对人的教育吗?你看流浪地球,够未来了吧?小说中不也是还有老师在传授学生知识吗?
如果非要说未来,未来为什么要人工智能教育这么落后?直接从人类出生时,打个“百科针”,一出生就是百事通。这不就完事了吗?
千万不要说取代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领域,只能说是让教学工具智能化,感知化,提高教育效率、质量,让教育能够跨越时间、区域的界限。它,只是工具。
教育不是冰冷的知识传递,而是有灵魂的、有温度的。
教育不单止是知识的吸收,还有感悟与成长。只有人与人亲密接触,通过自身的语言、事迹来影响他人,才能让一个人感悟,并从对事物的理解通过自身的情感加以升华。这远比冰冷的知识更重要吧。
所以,未来,无论科技多么发达先进,教育,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传道授业。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不可能!永远也不可能!
试想一下,当一群机器人对着调皮的学生进行教学时,是机器人在教学生知识呢?还是学生在“逗”机器人呢?
老穆认为,人工智能教育只能是传统教育的有益补充,是锦上添花的所在,倘若我们本末倒置,将人工智能视为教学主体,那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1】“备学生”可谓是“备课”的重要一环,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及班级水平制定出特有的教案出来,但是,人工智能能做到吗?恐怕是千篇一律吧?
【2】课堂教学,需要老师适时把控,以防教学事故地发生。倘若是人工智能,当面对教学事故时,也只能等待“救援”了。
【3】老师可以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与试卷,特别是主观题部分,更需要老师把握好,不能完全按照参考答案去批阅。而这些,是人工智能所不能完成的。
【4】当学生情绪出现变化时,当孩子成绩下降时,老师可以与其谈心,而人工智能却难以做到。
人工智能可以拓展传统教育,但绝无取代传统教育的可能。
教育的核心部分是育人,往往需要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言传身教来实现。老师触动学生心灵,影响深远的往往是他的言行,而不是传授的具体知识,而细腻的情感交互是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
人工智能可以传授更多的学科知识,但无法和学生形成共情共鸣
不可否认,人工智能基于大数据的技术,机械式的程序,可以准确快速的传授学生学科基础知识,减轻教师的重复性劳动,但是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主观性学科的答题和评价,往往无法做到细致和充分。人工智能教育注重的是面,容易忽略点,很难满足素质教育对个性化培养和因材施教的要求。
人工智能缺乏对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人工智能可以快速传递知识,但是在创新教学和答疑解惑上的应变能力上不如传统教师。创新能力决定民族的未来,教师的主导至关重要。
人工智能的风险和隐患
人工智能的技术是否成熟,和教育结合的体系是否完善,这些都是需要回答的问题。现在的学生过于依赖电子产品,已经改变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甚至影响到了身心健康,让孩子过早过多的接触智能产品,难免不令人担忧?随着人工智能和教育的不断结合,学生也不愿意独立思考了,大脑逐渐形成了依赖和惯性。刀不磨会生锈,人脑会变笨吗?
结束语
人工智能已经走进了传统教育,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就需要我们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传统教育,和老师一起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人工智能只可以做教师的助手,协助完成某些特定的重复性的工作,但代替不了教师。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创造性的劳动,是随时和学生互动的,是随着教学质量而不断变化的。
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在未来会碰出怎样的火花?
谢谢楼主的提问。
简而言之,量子计算将是人工智能的重大助力。
笔者毕业之前,也是在国家人工智能试验室贵人跟导师混过一段时间,无奈二十年前,人工智能远不如现在火热,原因之一就是计算机运算能力远不能满足人工智能的需要,所以人工智能的概念虽然早早提出,但是始终未能落地。
人工智能的实现说复杂很复杂,但是原理却非常简单。人工智能相信因果律,也就是说,人工智能试图找出并记住每个果的因,然后依据因来判断果的可能性。
举个例子,人类的飞行员经过数百次的飞行训练,可以得知坠机的数十种因,并针对每种可能性做出针对性训练,耗时可能长达数十年才能培养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航空。
人工智能就不需要这么久,他可以数天之内学习有史坠机的各种因和可能的果,并且对当前航班做出可能性判断和应该采取的行动。他可以在短短数天之内成长为一个有数千百年驾龄的超级资深飞行员。
难点在于数据,以前没人会专门记录各种飞机故障的大数据,我们需要一点点积累飞机故障的因果数据库,让我们的人工智能一点点的聪明起来。
再深思一点点将会极度恐怖,我们人类能提供能感知的因果都是三维的,如果某个果的因并非来自三维世界呢?人工智能能否感知到来自高维的因呢?
理论上是有可能的,二维的因果最简单,学过方程就知道是根直线,三维的因果呢?抛物线。四维呢,五维呢,越来越复杂的曲线而已,大量的数据绘图将会告诉人工智能,这个因疑似来自几维空间。
颠覆现有人工智能模式,许多现在受计算复杂度影响的基础理论能更得到更好应用,正如深度神经网络得到计算能力的支撑一样,未来符号主义与连接主义在量子计算上的结合值得期待,有望催生新一代强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变革教育引重视,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变化的新教师?
人工智能变革教育,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浪潮正在形成。诚然,学校不是工厂流水线,教师职业不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但对教师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转变成适应时代的新教师,本人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一是新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塑新角色。要从讲台的中心地位,变为人工智能教育互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服务者,即从传授变为促进。二是新教师必须弄懂人工智能技术。要熟练掌握和运用人工智能,否则恐被淘汰。三是新教师必须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人工智能提升了学生智育,新教师必须用更多时间提升学生德育,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四是新教师必须具备高情商。应学好心理学,用更多时间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情感沟通和创新启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工智能和未来教学视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工智能和未来教学视频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